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公益型特色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唐山地震40周年重要讲话中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并进而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在今年的全国地震局长会上,郑国光同志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等五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提高大震巨灾综合防范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在地震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作为科技工作的主力军,地震系统的研究所责无旁贷,必须锐意改革,提振精气神,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一、关于研究所深化改革的学习体会

  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科技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并指出,“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通过学习和调研,我体会研究所的改革应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调整优化科技布局

  我局的研究所,基本上采用中科院的组织管理模式,亦可延伸追溯于前苏联模式,基本上是以学科方向为基本单元设置研究室。这种模式的管理比较松散随意,比较适合以基础研究为目标的自由探索,优点是科技人员可自由自在,以个人兴趣为动力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缺乏急需领域的集中攻关能力,亦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防震减灾科技领域具有公益特点,社会应用性需求十分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极为普遍,可持续特性非常明显。这种几十年不变的以学科方向为基本单元的松散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作为公益型科研院所,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和主要方向任务,比较合理的科技布局为:1个基础研究中心+N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模式,科技人员在这些基本科技单元中的岗位可顺畅流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基础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主要任务是自由探索,发展重点学科,夯实科技基础,提供人才储备;科技创新团队要强化战略导向,破解防震减灾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加强科技供给,服务防震减灾业务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2、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优化调整科技布局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我局科研单位目前对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还仅限于个人或者小课题组,评价的依据也相对单一,更多的是以项目、论文为考核依据。科研团队容易建立,但其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跟上,就必然流于形式,不能体现科研团队的当量效应和整体优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容易组建,但其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跟上,就起不到成果及时转化和为国家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效果。

  要正确树立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针对不同类别人才实行分类评价,根据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业务支撑与系统运维等岗位不同特点,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行业支撑与市场评价。尤其是要探索建立团队的整体考核评价制度,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的激励制度,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完善领军人才等人才专项激励政策。对于引进的顶尖人才和急需特殊人才,可探索试行“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制”。还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加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奖励力度。

  3、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经费投入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由于科研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的问题,目前,科技人员大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预算决算、财务报账、档案整理、检查督查等非科研活动,有时还因为不合理的财务制度迫使科技人员违心使用假发票冲抵不能报账的合理开支。由于缺乏稳定的持续性的科研经费投入,导致方向任务已经很明确的科技人员去竞争一些非本领域或者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研项目,这种到处找食吃的无序竞争往往会造成科研成果和经费投入产出比都不理想。

  科技管理机制的改革要牢固树立“科研时间也是创新资源”的观念,将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科技资源,强化节约时间的意识。科研管理机制改革,要以解放科技人员的生产力为目标,在保障科研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科技人员的管理束缚最小化,确保科技人员把主要时间用于科研活动。要最大程度简化内部管理程序和中间环节,减少项目检查、评估、验收、报表等工作管理环节。此外,在创新团队和研究中心等基本科技单元中还应设立行政助理岗位,协助科技人员做好行程安排、财务报账和科技项目档案等的管理。研究所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和结余资金的使用应向科技创新团队倾斜,确保团队科研方向任务的可持续。

  4、营造好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氛围

  地震系统研究所的首要任务是出人才出成果,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各项改革也都要围绕科技创新来设计,为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指出,“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对于地震科技工作者来说,比高收入等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对于高素质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说,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学术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要大力培育地震系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勇于探索、潜心攻关”的科技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倡导科学道德、科研伦理,抵制学术不端。同时,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改善政策和机制,使科技人员办事更方便,心里更顺畅!

  二、学习部署中央领导讲话精神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我所始终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国地震局党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抓实抓好,并多次组织会议学习和落实我所改革工作。

  1、及时传达学习,研究落实举措。

  我所党委中心组多次组织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全国地震局长会、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之后,第一时间组织全所会议学习贯彻。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关于防震减灾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并通过文件传阅、发送邮件等方式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中国地震局党组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特别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推进改革的新要求。我所各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传达贯彻中央领导讲话精神,结合我所实际,作出工作部署。为进一步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我所制作了宣传PPT并长期在所内播放宣传,还将相关学习材料转发至全所科技人员供其认真深入学习。

  2、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

  我所把人才资源作为研究所发展的第一资源,精心培育科技人才队伍,打造我所科技攻坚团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所兼职开展合作、培养学生,初步确认联系千人计划专家赵兴权教授来所兼职。新招录博士研究生4人,交流访问学者6人、招收硕士研究生64人(研究生生源以985院校为主),发挥研究生的人才蓄水池功能。我所北京园区青年科技团队在地震系统青年团队创新创业报告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充分展现了我所广大青年工作者所具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持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以汶川1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活动,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制和科普知识。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日趋紧密,通讯员和网宣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做好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丰富宣传内涵、创新宣传形式,着力于展示研究所防震减灾事业的进展成效、宣扬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营造推动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3、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站位。

  我所党委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准则》、《条例》和“六大纪律”,特别是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五个必须”。所党委中心组先后召开6次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战略视野,深入研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问题。

  4、压实领导责任,抓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党委是我所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是继续做好去年巡视检查整改落实工作,全力配合巡视组对工力所进行巡视检查,虚心听取意见,积极进行整改,提高所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把配合开展巡视工作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大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良好的党风推动我所事业发展。三是结合研究所特点,推进特色党建,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四是大力弘扬行业精神,学习宣传工力所身边典型先进事迹。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中国地震局工作部署

  郑国光局长在我所调研时指出,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面临很多新挑战、新要求,工力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发掘自身特色、资源和优势。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同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明确发展目标: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我所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中国地震局工作部署,目前,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1、努力做好科技部改革试点工作。

  我所已经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召集有关部门多次讨论和修订改革方案大纲,确定改革内容,对改革试点工作“一竿子抓到底”,从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实施、政策配套、督察落实等。并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多次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全所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及建议,并多次组织相关会议集中研讨。按照《关于开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办政〔2017〕15号)要求,我所将改革试点作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已形成试点改革初步方案。

  2、落实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等政策。

  我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积极推进落实中央财政科研改革政策,责成相关部门开展了制度制定、政策宣贯、座谈解读、机制建设等工作,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初见成效。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中办发50号文件出台后,目前已按要求出台了相关内部管理规定11项。

  3、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我所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配机制改革、岗位管理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等改革内容列入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积极调研有关工作进展。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初步完成核定全体在职和离退职工的档案身份信息,养老保险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与各级人保部门的联系,落实养老保险的对接,争取按要求稳慎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开展绩效工资改革相关工作。现已理清各类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收入,完成绩效工资总额申报、已完成多次绩效工资制定调研工作,目前结合我所改革试点单位的进展正有序开展绩效工资改革相关任务。

  4、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落实单位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运行维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报销单据平台共享,按照个人权限在财务管理平台实时查询职工工资、绩效和酬金等。丰富所内办公系统功能,根据实际需求扩大微办公模块功能。进一步完善英文网站建设及日常更新,推进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网络评审进程。探索建设工力所“智慧党建”(互联网+党建)平台。推进我所园区智能化管理建设,逐步实现研究生综合楼及整个工力所园区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响应迅捷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管理。

  5、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我所将建立适应我所实际的内控体系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对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重要业务、廉政风险分布及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和明确,针对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在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等业务层面,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防控和管控经济行为、防范风险,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给项目负责人充分自主权的同时,保护资金和资产安全、完整和规范运行。同时,公开公示科研项目信息,对科研经费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管理,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作为工力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论述,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带头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带头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带头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维护党中央权威,带头加强道德修养,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带头诚恳接受各方面监督,为全所广大党员干部作出榜样和示范。

  我们将坚决执行中国地震局的部署,围绕新形势下国家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梳理职能职责,理顺体制机制,深化地震科技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地震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创新地震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使“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不仅出于心,而且践于行。



版权所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黑ICP备100074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