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3 月 29 日
最新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院士称建设韧性城市是实现防灾减灾的唯一途径


发布时间:2019/01/01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魏艳 实习生 杨泽英)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地震局承办的《城市与减灾》论坛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韧性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同时实现防灾减灾的唯一途径就是建设韧性城市。

      “韧性”首先应用于哪个领域如今仍存在争议,但本质上它指系统在保持基本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应对变化或扰动的承压能力和恢复能力。而“城市韧性”指具有适应不确定性扰动能力的城市系统。

谢礼立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韧性城市这一概念的来源还要追溯到1988年里约热内卢国际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影响下一代的发展。而如今的防灾减灾工作中,韧性的概念正逐渐代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

       据谢礼立介绍,韧性城市通过城市完善整体格局和持续的功能运行,可适应和化解灾害,基本维持相似的功能结构、系统,并能迅速实现灾后恢复。甚至城市通过适应灾害的经验积累,增强学习,提升应对灾害能力,进而保持系统的活力。

      “城市韧性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同时实现防灾减灾的唯一途径就是建设韧性城市。”谢礼立指出,“而我国现在还处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对灾情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震后采取措施。韧性城市的建设从十个纬度着手,要求我们在灾前定量评估,有充分的应急工程,在灾害发生时与灾害发生后,城乡可以很快的恢复,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垮。”

      “韧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不仅关系新的城镇化建设还涉及到城市改造,但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谢礼立强调,对中国来讲由于过去欠的账太多,长期发展的历史很复杂,对韧性城市的建设还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做,早做早受益。”